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炀帝陵》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罗隐,字昭谏,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新登镇,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多次应进士试,但始终未能中第,最终在咸通八年(867年)自编其文为《谗书》,以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2. 诗词原文:《炀帝陵》原文如下:“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隋炀帝生前的繁忙与奢侈,以及死后墓地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其功业与命运的讽刺。
  3. 诗意解读: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红楼日日柳年年”等意象,诗人巧妙地将隋朝的繁荣与隋炀帝的荒淫奢华相对比,展现了一种悲壮的历史观。
  4. 创作背景:罗隐的《炀帝陵》创作于唐代,当时隋炀帝的历史形象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讨论,因此,罗隐通过对隋炀帝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也可能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思。此外,作为一位经历了政治挫折的诗人,他在作品中可能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概。
  5. 作品赏析:罗隐的《炀帝陵》不仅是一首表达历史感慨的诗,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新方式。

《炀帝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讨。通过阅读和了解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