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还家

东西流不驻,白日与车轮。
残雪半成水,微风应欲春。
几经他国岁,已减故乡人。
回首长安道,十年空苦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还家》是唐末至五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
  • 于邺,一名于武陵,唐代京兆杜陵人,以字行。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尤其擅长五律诗的创作。于邺的一生颇为波折,曾因不中进士而往返商洛与巴蜀之间,后隐居自适,最终不幸于后唐天成三年自杀。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在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东西流不驻,白日与车轮。”描述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白日如车轮般不停转动,无法停留。
  • “残雪半成水,微风应欲春。”反映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清新感,残存的雪水似乎即将变成春天的水。
  • “几经他国岁,已减故乡人。”反映了诗人历经沧桑,对故乡人的怀念之情。
  • “回首长安道,十年空苦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却又感到孤独的情感。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 诗中的“白日与车轮”和“残雪半成水”等意象,都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
  • 整首诗虽然简短,但情感深邃,让人回味无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无奈。

《岁暮还家》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被人们所传颂,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被世代传承。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而言,这首作品无疑是了解唐代诗歌风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