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

江涛凋瘵后,远使发天都。
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
恤民驱急传,访旧枉征舻。
外镇藩条最,中朝顾问殊。
文皆正风俗,名共溢寰区。
已事方怀阙,归期早戒涂。
繁笳咽水阁,高盖拥云衢。
暮色生千嶂,秋声入五湖。
离歌犹宛转,归驭已踟躇。
今夕庾公意,西楼月亦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姓名和生平:皎然(709年—782年),字清昼,号玉真子,唐朝著名诗人和僧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和超然物外的风格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皎然曾隐居剡溪寺,后被召回朝廷任职。
  1. 诗歌原文及其赏析
  • 原文内容:《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是一首描写江边送别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其即将启程的祝福。诗中描绘了江涛之景与远方使者的形象,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其情感表达也极具深度。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情的个人感慨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机会。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兴盛的时代。唐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 社会意义:作为唐代文人,皎然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诗中涉及的江涛、远使、诏命等元素,都反映了唐代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貌。

除了上述关于《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的介绍外,还有以下补充信息可供参考:

  • 艺术特色:皎然的诗歌在形式上追求自然流畅,语言清新脱俗,不拘泥于传统格律的限制,体现了个人风格的独特性。
  • 思想内涵: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在当时的文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历史评价:皎然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赞誉,后世亦有诸多学者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对于热爱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