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

喜友称高儒,旷怀美无度。
近为东田诱,遂耽西山趣。
庭有介隐心,得无云泉误。
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
郡佐仙省高,亦赠琼瑶句。
诮兹长往志,纡彼独游步。
禅子方外期,梦想山中路。
艰难亲稼穑,晨夕苦烟雾。
曷若孟尝门,日荣国士遇。
铿锵聆绮瑟,攀折迩琼树。
幽践随鹿麋,久期怨蟾兔。
情同不系舟,有迹道所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对该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简介:皎然,字伯玉,号龙泉道人,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象为题材,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并进行抒情。皎然与颜真卿、韦应物并称“四大书法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
  1. 诗意解读
  • 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皎然通过赞美汤评事衡反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他高洁志向的赞赏和祝福。
  • 描绘景致:诗人通过对西山、云泉等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 表达情感:诗中还透露出诗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皎然的诗歌语言清新脱俗,意境优美,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隐居生活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历史影响:皎然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诗歌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重要载体。
  • 社会环境:唐代社会相对稳定,政治相对清明,为文人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个人经历:皎然的个人经历也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的一生既经历了仕途上的起伏,也体验过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皎然擅长使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如“庭有介隐心”中的“介隐心”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自在。
  • 对仗工整:他的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展现了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
  • 语言韵味:皎然的诗歌语言清新雅致,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历史地位
  • 文人评价:历代文人对皎然的诗歌赞誉有加,认为其诗品高洁,意境深远。
  • 文学史地位:皎然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传承发展:皎然的诗歌在历代被广泛传颂和学习,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源。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在形式上展现了皎然作为一位唐代诗人的才情和造诣。这首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艺术和诗人生平的重要资料,值得深入探讨与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