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俞校书冬夜

夜闲禅用精,空界亦清迥。
子真仙曹吏,好我如宗炳。
一宿觌幽胜,形清烦虑屏。
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遗此感予怀,沉吟忘夕永。
月彩散瑶碧,示君禅中境。
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
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
若许林下期,看君辞簿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俞校书冬夜》是唐代著名诗人皎然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皎然的诗歌创作特点,也反映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夜闲禅用精,空界亦清迥。子真仙曹吏,好我如宗炳。
    一宿觌幽胜,形清烦虑屏。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遗此感予怀,沈吟忘夕永。月彩散瑶碧,示君禅中境。
    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2. 诗歌背景
    《答俞校书冬夜》是唐代皎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皎然(720—804),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有名的诗僧、茶僧。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3.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皎然通过“夜静人心清”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高远,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诗中的“空界”一词,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 语言优美:诗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清迥”、“激楚”等,使得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答俞校书冬夜》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生活感悟的诗歌,也是皎然诗歌创作中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皎然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