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

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
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
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细流信不让,动物欣所蓄。
万顷合天容,洗然无云族。
峭茜瞩仙岭,超遥随明牧。
知公爱澄清,波静气亦肃。
已见横流极,况闻长鲸戮。
中洲暂采蘋,南郡思剖竹。
向夕分好风,飘然送归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这首诗作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其作者皎然的杰出贡献,还因为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及背景
  • 原文: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
  • 作者简介:皎然(729-799),字清昼,号玉真子,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僧”之称,是中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 历史背景:这首诗是在陆使君领湖州期间所作的。陆使君即陆长源,他在湖州时经常与友人游览自然美景,而皎然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也时常与陆长源一起游赏太湖,留下了诸多诗篇。
  1. 主题解析
  • 心境描绘:诗中“庾公心旷远,府事局耳目”反映了诗人与陆长源在政务之余,共同享受自然之乐的场景。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超脱。
  • 情感表达:“遂与南湖游,虚襟涤烦燠”,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和通过自然之美来消解尘世烦恼的愿望。
  • 天命认知:“始知皇天意,积水在亭育。”这里的“皇天意”指自然规律或宇宙间的和谐秩序,诗人通过对太湖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南湖”、“亭育”等词汇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太湖之畔,感受诗人的心境变化。
  • 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皎然诗歌的清丽闲淡风格,同时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皎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许多诗作如《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哲学思考:皎然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吟咏自然,更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的诗作常常涉及佛学和茶学等领域,显示了他广泛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

皎然的《奉和陆使君长源夏月游太湖》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文化内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也可以激发自己对于自然美和文化美的感悟与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