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

释事出县閤,初闻兹山灵。
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碧峰委合沓,香蔓垂蓂苓。
清景为公有,放旷云边亭。
秋赏石潭洁,夜嘉杉月清。
诵空性不昧,助道迹又经。
是以于物理,纷然若未形。
移来字人要,全与此道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诗人介绍
  • 生平背景:皎然,字清昼,号风泉子,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活动时期主要在大历和贞元年间,这一时期也是唐诗发展的鼎盛时期。
  • 诗作成就:皎然的诗作以清丽闲淡的风格著称,他多创作赠答、送别、山水等题材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至今仍被传颂。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摘录:释事出县閤,初闻兹山灵。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碧峰委合沓,香蔓垂蓂苓。清景为公有,放旷云边亭。秋赏石潭洁,夜嘉杉月清。诵空性不昧,助道迹又经。
  • 译文解读: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杨明府一同在法华寺的一次早秋游赏经历。从寺庙的门前开始,作者便感受到了山林的灵气,而随着视线的延伸,远处的山色和寺门显得格外清晰。碧绿的山峰层层叠叠,寺院中弥漫着花香。夜晚时分,作者在月光下欣赏着清澈的石潭和皎洁的杉木,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诵读佛学道理时,作者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也是一种修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佛理的领悟。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上。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入微的描述,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诗意的世界。
  • 思想深度:在思想层面,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作者对佛学道理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佛理的学习和实践,作者达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中期的大历或贞元年间。当时,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诗人,皎然可能曾在某一时期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这次法华寺之行可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1. 影响与传承
  •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文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首诗通过描写佛教寺庙和禅意生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和向往。这种文化传承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不仅是一首描绘佛教寺庙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禅意的人生哲学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