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事出县閤,初闻兹山灵。
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碧峰委合沓,香蔓垂蓂苓。
清景为公有,放旷云边亭。
秋赏石潭洁,夜嘉杉月清。
诵空性不昧,助道迹又经。
是以于物理,纷然若未形。
移来字人要,全与此道冥。

注释:

  1. 释事出县阁:释事,僧人,指僧人从寺庙里出来。县阁,是县衙的官署,这里借指杨明府所在的官府。
  2. 初闻兹山灵:初次听到这座山有灵气。兹山,指法华寺周围的山。
  3. 寺扉隐天色:寺庙的门被夕阳映得隐隐约约,天边的景象变得朦胧。
  4. 影刹遥丁丁:寺庙的影子在远方显得斑驳、模糊。
  5. 碧峰委合沓:绿色的山峰层层叠叠,色彩斑斓。
  6. 香蔓垂蓂苓:香气四溢的藤蔓垂下,像蓂苓(一种草药)一样。
  7. 清景为公有:美景属于您,为您所拥有。
  8. 放旷云边亭:在宽阔的云边亭中畅游。放旷,自由、无拘无束。
  9. 秋赏石潭洁:秋天欣赏石潭的清澈和洁净。
  10. 夜嘉杉月清:夜晚观赏杉树,月光也显得格外清新明亮。
  11. 诵空性不昧:诵读佛教的空性理论,没有疑惑。
  12. 助道迹又经:帮助修行者的道路更加清晰。
  13. 是以于物理:因此对于物理现象。
  14. 纷然若未形:纷繁复杂,就像不存在一样。
  15. 移来字人要:这里的字人,是指书法作品上的文字,需要重新移动位置。
  16. 全与此道冥:完全和这个道理相吻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杨敬之写给他的好友,也是一位僧人,名叫明府,他写的一首赞美法华寺的诗。诗人通过对法华寺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人开篇就描述了法华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了寺庙的氛围。接着,他用“初闻兹山灵”一句,表达了他对这座山的敬畏之情,认为它有灵气。然后,他详细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如“寺扉隐天色”,寺庙的门被夕阳映得隐隐约约,天边的景象变得朦胧。“影刹遥丁丁”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影子在远方显得斑驳、模糊。
    诗人转向对法华寺内景色的描绘。他用“碧峰委合沓,香蔓垂蓂苓”两句,形容了绿色山峰层层叠叠,香气四溢的藤蔓垂下,像蓂苓一样。这两句描绘了法华寺内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祥和的环境中。
    诗人转向对法华寺外景色的描绘。他用“清景为公有,放旷云边亭”两句,表达了美景属于您,为您所拥有。最后,他用“秋赏石潭洁,夜嘉杉月清”两句,描述了秋天的石潭和夜晚的杉树林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法华寺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放旷”、“空性”、“物理”、“道迹”等,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