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
恃以仁恕广,不学门栏峻。
著书裨理化,奉上表诚信。
探讨始河图,纷纶归海韵。
亲承大匠琢,况睹颓波振。
错简记铅椠,阅书移玉镇。
曷繇旌不朽,盛美流歌引。

【注释】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会诸文士东堂重校:在颜真卿主持下,修建了“韵海”书院,并召集了各路文人学者来此聚会。

外学宗硕儒:在外地的学问上,以颜真卿为宗师。

游焉从后进: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

恃以仁恕广:依靠的是他的仁义和宽容。

不学门栏峻:不去追求高深的学问。

著书裨理化:著书有助于教化。

奉上表诚信:向上级呈献奏章,表达忠诚。

探讨始河图:开始探讨《河图》。

纷纶归海韵:讨论着与《河图》相关的话题。

亲承大匠琢:亲自承受着大师的雕琢。

况睹颓波振:看到颓废的文化得以振兴。

错简记铅椠:记录错别字,用铅笔校正。

阅书移玉镇:阅读书籍,把玉镇放在桌边。

曷繇旌不朽:用什么来表彰不朽之作?

盛美流歌引:赞美之美如同歌声一样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颜真卿在唐代天宝年间所做。当时诗人身处长安,因受排挤离开朝廷而隐居河南,所以诗中有“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之句。诗人在《送陆处士往长沙序》中曾说:“吾家旧族,衣冠江左,自汉、晋以来,多居衡岳,故余少孤贫,未尝一日之戚。”可见其家世与湖南关系密切,因而对湖南怀有深厚感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在外地的学问上,以颜真卿为宗师;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第三句“恃以仁恕广”,说明他不以学问深奥而自傲自大,而是以仁义和宽容待人,因此受到众人爱戴。第五句“著书裨理化”,说明他著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化。第七句“奉上表诚信”,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忠诚态度,向上级呈献奏章,表达忠诚之心。第八句“探讨始河图”,开始探讨《河图》,第九句“纷纶归海韵”,讨论着与《河图》有关的话题。第十句“亲承大匠琢”,表明自己亲身承受着大师的雕琢,第十一句“况睹颓波振”,看到颓废的文化得以振兴。第十二句“错简记铅椠”,记录错别字,用铅笔校正。第十三句“阅书移玉镇”,阅读书籍,把玉镇放在桌边。第十六句“曷繇旌不朽”,用什么来表彰不朽之作?第十八句“盛美流歌引”,赞美之美如同歌声一样流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