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镜公

幽独度遥夜,夜清神更闲。
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
月皎微吟后,钟鸣不寐间。
如教累簪组,此兴岂相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镜公》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润小巧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赠镜公》及其背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方干,字雄飞,新定(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诗人。他屡应举不第,遂绝意仕进,隐居鉴湖。他的诗作多写羁旅之愁与闲适之意,风格清润小巧,独具一格。方干的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他的诗歌作品有《玄英先生诗集》传世。

  2. 作品原文及赏析:《赠镜公》这首诗的全文如下:幽独度遥夜,夜清神更闲。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月皎微吟后,钟鸣不寐间。如教累簪组,此兴岂相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夜晚的宁静之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内心的宁静。高风吹过越地的树梢,细露打湿了湖边的山峦,明月映照下的诗人微吟之后,钟声在不寐之间回响。如果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那么这份悠然自得的心境又岂能与之相关呢?

  3. 创作背景:方干的诗作大多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在诗中提到“屡应举不第,遂绝意仕进”,这反映了他对于仕途功名的淡泊态度和追求诗意生活的理想。同时,他也曾在徐凝处学习诗歌,并与喻凫、李频等文人雅士有过交往。在唐代诗人中,方干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人的关注和推崇。《赠镜公》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方干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

《赠镜公》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