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独度遥夜,夜清神更闲。
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
月皎微吟后,钟鸣不寐间。
如教累簪组,此兴岂相关。

【注释】

幽独:孤独寂寞。度:度过。遥夜:长夜,漫漫无际的漫漫长夜。清:清明,明亮。神更闲:精神更轻松。风高:风吹得高。越树:指吹动树木。细露:指雨点落在树叶上滴成的小水珠。湿湖山:指雨水打湿了湖山。皎月:指明亮的月光。微吟:轻轻地吟哦。钟鸣:指敲钟。不寐间:没有睡意的时候。簪组:束发用的簪子和头冠,是古代官吏的装束。此兴岂相关:这种兴致与官场生活无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诗人因受牵连被贬为临贺尉。他怀着忧愤的心情来到临贺郡,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不愿为官、远离仕途、归隐山林的思想感情。

首联“幽独度遥夜,夜清神更闲。”写诗人孤独地在漫漫长夜里度过一个寂静的夜晚,而这时他的精神却更加轻松愉快。“幽独”二字表明了他当时的处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心境。

颔联“高风吹越树,细露湿湖山。”写夜晚风雨交加的情景。“高风”二字写出了风雨之声之强;“越树”则写出了风雨之猛烈。“湿湖山”三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湖山一片泥泞的情景。这句诗不仅表现了风雨之大,也表现了风雨过后,诗人的心境。

颈联“月皎微吟后,钟鸣不寐间。”诗人在月色下吟诵诗歌,但心中并不平静,因为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月夜下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尾联“如教累簪组,此兴岂相关。”最后两句诗人以否定的语气表示,如果让他继续为官,他是不会感兴趣的。整首诗句语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