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邻居袁明府

隔竹每呼皆得应,二心亲熟更如何。
文章锻炼犹相似,年齿参差不校多。
雨后卷帘看越岭,更深欹枕听湖波。
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阴自下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邻居袁明府》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方干的生平及作品特色
  • 生平简介:方干,唐代诗人,字雄飞,出生于新定(今浙江淳安),曾学诗于徐凝,并与喻凫、李频交往。方干以诗著称于江南,他的诗风清润小巧,独具一格。
  • 作品特色:方干的诗歌多写羁旅之愁与闲适之意,其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世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常带有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隔竹每呼皆得应:形容邻里关系亲密无间,即使相隔竹林也能相互呼唤应答,表现出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
  • 二心亲熟更如何:表达了对于亲近和睦生活的珍惜,以及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真诚和亲密的愿望。
  • 文章锻炼犹相似:比喻双方在文学或艺术上的才华相近,相互切磋。
  • 年齿参差不校多:描绘了不同年龄层的人物相聚,尽管年纪有别,但彼此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没有代沟。
  • 雨后卷帘看越岭:描绘了雨后景色,通过卷帘观察远处越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 更深欹枕听湖波:深夜倚枕,静听湖水的波涛声,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1. 诗意赏析
  • 和谐的邻里关系:诗歌通过描述邻里间的亲密往来,展现了古代中国社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这种关系的建立往往得益于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邻里和谐的价值观念。
  • 文学艺术的交流:方干通过“文章锻炼犹相似”等句子,强调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认为,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和修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方干对文化艺术的尊重,也鼓励了后来者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1. 情感寄托
  •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还是自然景观的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渴望。
  • 人生态度的体现:诗中的“朝昏幸得同醒醉,遮莫光阴自下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接受。这种态度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也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智慧。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方干的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而《赠邻居袁明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赠邻居袁明府》不仅是方干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