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吴道隐林亭

藓榭莎亭萝筱阴,依稀气象似山林。
橘枝亚路黄苞重,井脉牵湖碧甃深。
稚子遮门留熟客,惊蝉入座避游禽。
四邻不见孤高处,翻笑腾腾只醉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吴道隐林亭》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咸通至中和年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方干(766-836),字雄飞,新定(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喻凫、李频交往密切。咸通至中和间以诗名噪江南,其诗多写羁旅之愁与闲适之意,风格清润小巧,独树一帜。

  2. 诗歌原文
    藓榭莎亭萝筱阴,依稀气象似山林。
    橘枝亚路黄苞重,井脉牵湖碧甃深。
    稚子遮门留熟客,惊蝉入座避游禽。
    四邻不见孤高处,翻笑腾腾只醉吟。

  3.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藓榭莎亭萝筱阴”等句,通过苔藓覆盖的石亭、翠绿的草丛、低矮的竹林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境界。
  • 人物情感表达:诗中的“稚子遮门留熟客,惊蝉入座避游禽”等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孩童为熟客遮挡门前,惊起的蝉群在游客座位旁飞舞。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动态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 主题思想提炼: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醉吟”,表明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书吴道隐林亭》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