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才庭际蔷薇

绣难相似画难真,明媚鲜妍绝比伦。
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
断霞转影侵西壁,浓麝分香入四邻。
看取后时归故里,庭花应让锦衣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秀才庭际蔷薇》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展现了诗歌艺术的魅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方干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雄飞,新定(今浙江淳安)人。他曾多次应举不成功,因此放弃了仕途,选择了隐居生活。他的诗风清润小巧,别具一格,尤其擅长表达羁旅之愁和闲适之意。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在隐居期间的生活体验有关,可能是他看到庭院中盛开的蔷薇后有感而发。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译文:《朱秀才庭际蔷薇》这首诗描绘了庭园中盛开的蔷薇,用词精炼而生动。首句“绣难相似画难真”,比喻蔷薇的美丽如同无法用绣花或绘画完全复制的艺术品。颔联“明媚鲜妍绝比伦”进一步强调了蔷薇的美丽,其鲜艳的程度难以被其他任何事物比拟。颈联“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则通过具体的视觉描写,展现了蔷薇在露水和微风中的生动状态。尾联则通过对夕阳下蔷薇影子的变化和香气的传播进行了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中所描绘的蔷薇,既是自然美景的代表,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此外,诗的结构和形式也极具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四言诗结构,使得整首诗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美感。

《朱秀才庭际蔷薇》不仅是方干诗歌创作中的佳作,更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后世所传诵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