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人归旧岩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目睹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
前山低校无多地,东海浅于初去时。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道人归旧岩》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目睹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
    前山低校无多地,东海浅于初去时。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2. 作者简介

  • 方干(约846年—约888年),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喻凫、李频交往,并曾学诗于徐凝。
  1. 诗歌解析
  • 首联分析:首联“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表达了诗人对方干回归旧岩的祝愿,暗示这位道人如同一位智者,能够理解并欣赏这个环境。
  • 颔联分析:“目睹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
  • 颈联分析:“前山低校无多地,东海浅于初去时”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度反思。
  • 尾联分析:“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以古人比今人,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同时也赞美了像方干这样的人物所具有的超凡脱俗的品质。

《送道人归旧岩》不仅在文学上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命哲理的深刻领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