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律诗,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现状的不满以及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方干(?—885),字雄飞,唐代著名诗人,新定(今浙江省淳安县)人。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遂绝意仕途,后隐居于鉴湖一带。方干曾向徐凝学习诗艺,并与喻凫、李频有诗文往来。
  2. 诗歌原文
    岂知经史深相误,两鬓垂丝百事休。
    受业几多为弟子,成名一半作公侯。
    前时射鹄徒抛箭,此日求鱼未上钩。
    竹里断云来枕上,岩边片月在床头。
    过庭急雨和花落,绕舍澄泉带叶流。
    缅想远书聆鹊喜,窥寻嘉果觉猿偷。
    旧诗改处空留韵,新酝尝来不满篘。
    阮瑀如能问寒馁,风光当日入沧洲。
  3. 诗歌赏析:《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是一首表达情感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在诗中运用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4. 创作背景:据传方干在隐居期间,曾与好友苏判官有过书信往来,而此次创作的《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则是以山水田园为背景,抒发了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七律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寸心”喻为“火”,表示内心急切追求名利;将两鬓比作“霜”,则表达了年华老去、事业未竟的感慨。
  6. 历史影响:方干的这首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揭露,使他成为了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它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