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方干笔下山水情深意远,诗韵悠长

  1. 诗作原文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
    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
    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2. 译文解析
    这首诗以“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淡泊名利、安于山林的生活态度。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和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3. 诗句解读
    (1)“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渴望以及年华老去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对比“火”与“霜”、“求荐”与“息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美好境界。
    (3)“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表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追求自然的心态。这里的“疏拙”和“非”分别代表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4. 赏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诗人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也让读者深思。
  5. 创作背景
    方干在隐居鉴湖期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作,而《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此诗可能写于方干隐居生活的某个阶段,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6. 作者简介
    方干(836年-888年),字雄飞,新定县人。唐代诗人,有“诗囚”之嫌。他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多次应举未第,遂决意隐居。他曾学诗于徐凝,并与喻凫、李频交往。方干的诗风清润小巧,独具一格,被后人誉为“晚唐四杰”之一。
  7. 后世影响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作为方干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唐代受到广泛的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唐诗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被后人传颂不已。
  8. 结语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佳作。它展示了方干高超的诗歌造诣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