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下驿饯唐少府》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个人经历紧密相连。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汉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壮阔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见长,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创作背景:据史书记载,王勃在长安时期遭遇不幸,父亲因罪被贬为交趾令,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首诗的创作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3. 诗歌原文:《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创作于公元675年的唐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的无限期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被贬离长安的失落感和怅惘之情。全诗分为两段,前四句为一段,用夹叙夹议的手笔抒写了作者与唐少府之间虽然交往不长,但志同道合、心心相印。
  4.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白下驿饯唐少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白下驿饯唐少府》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王勃通过这首诗传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值得深入探索和学习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