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还东溪》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等,生于隋末大儒王通的家庭。王绩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才华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施展。他曾三仕三隐,在隋唐之际过着以琴酒诗歌为伴的生活,其才艺包括弹琴和改编古琴曲《山水操》,受到人们的喜爱。
  • 文学价值:《夜还东溪》作为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诗中描绘了夜晚归途的景象,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 解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首句“石苔应可践”意味着小道旁的青苔让人可以随意踩踏;次句“丛枝幸易攀”则描绘了沿途的树枝虽然密布却相对易于攀爬。第三句“青溪归路直”表现了小溪的清晰可见,第四句“乘月夜歌还”则是作者在月光下唱歌归来的情景。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1. 主题思想
  • 隐逸情怀:王绩身处动荡的历史时期,但他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在《夜还东溪》中,他通过描写归途中的自然景观,传达了他内心对于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田园诗意:诗中不仅展示了夜晚的自然环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王绩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谐、简朴生活的赞美。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王绩在《夜还东溪》中运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意境。每一句都像是精心挑选的词汇,共同构筑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景象。
  • 情感真挚:诗中的每个字词都透露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王绩传递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夜还东溪》作为王绩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能和个性,更是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生活情趣及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风采,更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