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高三之桂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作者介绍
  •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曾因获罪被谪岭南,后北归,晚年又遭安史之乱,最终在道出亳州时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创作才华横溢,其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咏物抒怀等题材,尤以边塞诗和送别诗见长。
  1. 诗歌原文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2. 诗句解析

  • “留君夜饮对潇湘”:“夜饮”暗示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深情,而“对潇湘”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潇湘之地的深夜相聚。
  • “从此归舟客梦长”:“归舟”指回程的船,“客梦长”意味着诗人在送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仿佛这趟旅程会持续到梦境中。
  • “岭上梅花侵雪暗”:这句描绘了大庾岭上的梅花在雪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以静谧而坚韧的感觉。
  • “归时还拂桂花香”:这里的“桂花香”不仅点明了季节为秋季(桂花盛开),也象征着友情的美好和持久。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送高三之桂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 音律和谐:诗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行七个字,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1. 历史影响
  • 收录于诗集:该诗被收录于《全唐诗》,成为研究唐代诗歌不可多得的资料。
  • 文化传承:王昌龄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了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哀愁,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
  •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送高三之桂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昌龄作为唐代边塞诗人的豪放才情,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