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途中作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今日无酒钱,悽惶向谁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梁途中作》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昌龄的文学才华,而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与心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诗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
  • 作者生平: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边地生活和对国家的忧虑,被誉为“七绝圣手”。
  1. 作品原文
  •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 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1. 作品鉴赏
  • 主题表达:王昌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寒冷以及思乡之情。”怏怏步长道”描绘出行走在漫长道路上的无奈与寂寞。”郊原欲下雪”则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增添了旅途的冷清与萧瑟气氛。
  • 情感抒发:诗中的“凄凉”二字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悲伤。他通过回忆过去的欢聚时光来对比当前的孤寂,反映出人在异乡的不易和对家国的无限眷恋。
  • 艺术特色:王昌龄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于简短的诗句之中。《大梁途中作》正是这种艺术风格的典范,它通过对景物的刻画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王昌龄的《大梁途中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户,让后人得以窥见唐代诗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旅途风景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大梁途中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