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欣所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行入泾州》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昌龄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及边塞风光的独特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山行入泾州》,出自唐朝王昌龄之手,其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意境高远,深受后世推崇。
  2. 原文节选: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3. 主题与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对旅途的艰辛与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交织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之思以及在异地所见所感的自然美景所带来的愉悦。王昌龄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如“停骖问宾御”展现了诗人停车询问的情景;“白日落何处”则形象地描绘了日落时分的迷茫感。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 历史背景:创作于唐朝盛世的末期,王昌龄身处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时代精神。这种历史背景使得《山行入泾州》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王昌龄的《山行入泾州》是一首集自然描写、人文情怀于一体的佳作。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