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

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
首旬发定鼎,再信过灞池。
河山壮关辅,金火递雄雌。
文物沦霸运,灵符启圣青。
宸扆阔临御,巡幸顺讴思。
城阙生光彩,草树含荣滋。
缇骑纷沓袭,翠旗曳葳蕤。
童幼闻明主,耆老感盛仪。
轮袂交隐隐,廛陌满熙熙。
微臣昧所识,观俗书此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是唐代诗人王无竞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无竞,字仲烈,唐代琅邪郡人。虽然迁居东莱,但他的文学才能得以彰显。他应下笔成章举及第,后累迁监察御史,改殿中,因直言批评权贵而被贬至苏州司马。最后,他在仇家榜杀中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年五十四年。他的生平虽短暂,但其作品却流传千古。
  1. 诗歌原文
    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首旬发定鼎,再信过灞池。河山壮关辅,金火递雄雌。文物沦霸运,灵符启圣青。宸扆阔临御,巡幸顺讴思。城阙生光彩,草树含荣滋。缇骑纷沓袭,翠旗曳葳蕤。童幼闻明主,耆老感盛仪。轮袂交隐隐,廛陌满熙熙。微臣昧所识,观俗书此词。

  2. 创作背景

  • 王无竞在被贬为广州后遭仇家杀害。《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可能是在他获罪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巡幸活动的观察与思考。通过描绘皇帝出行的场景和民众的反应,诗人可能试图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心向背。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王无竞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政治活动相结合,通过“首旬发定鼎”和“再信过灞池”等句,展现了京城的繁华景象与皇家的威仪。
  • 意象丰富:诗中的“缇骑”和“翠旗”等意象生动鲜明,不仅描绘了官员们出行时的气势,也反映了民众对皇帝的敬畏。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尤其是对“轮袂交隐隐,廛陌满熙熙”等句的描写,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 文化影响
  • 《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不仅是王无竞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唐代诗歌成就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动态,对于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王无竞的生平了解、对诗歌原文的深入分析、对其艺术特色的欣赏,以及对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学习,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