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白鼋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鼋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杂言诗。全诗通过描绘南山瀑布的景象,借以表达对仁政的期盼和顺应本性的生活态度。《白鼋涡》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的开篇即描绘了南山瀑布的壮阔景象,“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这一句通过“激石”“像雷”这样的修辞手法,将瀑布的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同时,诗中的“人相对兮,不闻语声”,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
诗中还通过“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瀑布水流的冲击和苔藓生长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诗中的“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等句,更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写,反衬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赞美,也是对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思考和启示。
诗的结尾部分,“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表达了诗人对仁政的期待和赞美。这一部分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儒家思想情怀,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白鼋涡》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成就,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