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诗句: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
译文:南山的瀑布水在奔流,激流撞击石头像惊雷一样。人们站在那里相对而立,却完全听不见他们的话语声。
赏析:王维的《白鼋涡》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诗作,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与秩序的赞美。首句“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便以简洁有力的方式勾勒出一幅山间瀑布的景象,水流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犹如雷霆,给人以震撼之感。紧接着的“人相对兮不闻语声”则转入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中的“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进一步描绘了瀑布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周边的青苔,使得苔藓变得厚重,连春天的嫩草也难以生长,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与脆弱并存的哲学思考。“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更是强调了自然界的宁静和秩序感,动物们因惧怕瀑布的力量而保持沉默,鸟儿也不敢在这里展翅飞翔,展现了一幅生态平衡的画面。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追求。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仁政的期盼,即希望统治者能够像对待瀑布一样,给予人民以恩泽,让他们得以自由发展,而不是用暴力或压迫来对待百姓。这种思想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王维诗歌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整首诗中,王维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理想社会相结合,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图景。通过对自然美的颂扬,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审美情趣,更寄托了他对和谐社会和美好世界的向往。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王维个人的情怀,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关注民生和社会理想的时代特色。
《白鼋涡》是一首结构精巧、寓意深远的佳作。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展现了王维作为“诗佛”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境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