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徐氏园林

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
扫竹催铺席,垂萝待系船。
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攲莲。
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过徐氏园林》是唐代诗人包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秋日过徐氏园林》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唐诗中的佳作,被后世传颂不衰。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从艺术手法来看,《秋日过徐氏园林》在结构上呈现出严谨的对称美。全诗共八句,每句字数相等,形成了整齐的韵律感。这种对称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典诗歌形式的熟练运用。此外,诗中通过对比、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从主题思想上讲,《秋日过徐氏园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无奈。诗中描绘了秋日的园林景致,如“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等句子,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秋天的山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然而,诗末的“长嗟俗事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与逃避,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这既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也是对现实无法摆脱的束缚的深刻反思。

在情感表达上,《秋日过徐氏园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秋日过徐氏园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感。同时,诗中的“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一句,更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感悟。

《秋日过徐氏园林》不仅是唐代诗歌的杰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朝诗歌的辉煌成就,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