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即事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陵即事》是唐朝诗人王建所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江陵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著名诗人。王建出身门第衰微,早年离家寓居魏州乡间,后因机缘巧合与张籍相识并开始学习写乐府诗歌,其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
  1. 诗作原文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2. 诗意解析

  • 瘴云梅雨不成泥:描述了江陵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瘴云和梅雨交织在一起,使得道路泥泞难行。
  • 十里津楼压大堤:津楼高耸入云,俯瞰着整个大堤,展现出一种宏伟的建筑气势。
  • 蜀女下沙迎水客:描绘了当地的女性在沙滩上迎接过河的客人,展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 巴童傍驿卖山鸡:描述了当地的儿童在驿店旁售卖山鸡的情景,展现了当地丰富的物产和生动的市井生活。
  • 寺多红药烧人眼:寺庙中种植了大量的红色药物,色彩艳丽,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 地足青苔染马蹄:青苔覆盖的地面使得马足沾上了绿色的痕迹,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息。
  • 夜半独眠愁在远:深夜独处,心事重重,只能在远处眺望着家乡的方向。
  • 北看归路隔蛮溪:北方的路途遥远,隔着湍急的溪流,难以回到故乡。
  1. 背景知识
  • 唐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王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 地理位置:江陵位于长江中游,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和文化交流的焦点。
  • 历史事件:唐代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如安史之乱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建的诗作也受到了这些历史事件的启示。

《江陵即事》不仅是一首描写江陵风情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通过对王建的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以及诗人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