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下

日炙旱云裂,迸为千道血。
天地沸一镬,竟自烹妖孽。
尧汤遇灾数,灾数还中辍。
何事奸与邪,古来难扑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下》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他生于唐朝开元初年(公元713年-720年),卒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论家,与刘禹锡等并称“河中四贤”。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为主,兼工五言律诗,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2. 诗歌原文
    华下
    不知西岸月,何时照我还。
    落花和月影,愁入楚江间。
  3. 诗歌内容解析
  • “不知西岸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夜晚时分,诗人独自坐在窗边,看着西岸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挂念。
  • “落花和月影,愁入楚江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看到的是落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的景象,而心中的忧愁也如同这楚江一样,流淌在诗人的心间。
  1. 艺术特色
  • 《华下》作为一首七言绝句,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简洁的句子,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 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落花”与“月影”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
  •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心境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
  1. 文化影响
  • 《华下》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蕴,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华下》不仅展示了司空图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