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

明真台上下仙官,玄藻初吟万籁寒。
飙御有声时杳杳,宝衣无影自珊珊。
蕊书乞见斋心易,玉籍求添拜首难。
端简不知清景暮,灵芜香烬落金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是一首唐代著名的七言律诗,由皮日休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皮派诗歌的代表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皮日休,原名皮袭美,字逸少,生于唐宣宗大定二年(847年),卒于后梁贞明三年(918年)。他与晚唐另一位著名诗人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他的诗作以反映时事、同情民生为特点,深受后世赞誉。
  2. 诗歌原文
  • 明真台上下仙官:明真台,即传说中的明真宫,位于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北岸。相传这里曾是古代帝王的行宫,也是道教的重要场所。上下仙官,指的是神仙中的各种官员,他们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国泰民安。
  • 玄藻初吟万籁寒:玄藻,指道士们所佩戴的黑色头巾,用以表示其修炼之态。玄藻初吟,意味着道士们刚刚吟诵完毕,万籁俱寂,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静谧。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包括风声、鸟鸣等。寒,则形容这种静谧带来的一种冷清感。
  • 飙御有声时杳杳:飙御,指天上的飞马,也常用来比喻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飙御有声,意味着皇帝的仪仗队行进时发出的声音清晰可闻。但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时杳杳”来形容这种声音虽然存在,但却显得遥远而模糊,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 宝衣无影自珊珊:宝衣,指神仙们所穿着的华丽衣服。无影,形容这些衣服在空中飘荡时几乎看不到影子。珊珊,形容这些衣服在空中飘荡时的轻盈和优雅。这里的“无影”和“珊珊”都是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诗人通过描绘明真台、玄藻、飙御、宝衣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庄严的场景。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 社会意义:作为皮派诗歌的典型代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诗人通过对神仙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和人民疾苦。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1. 文化背景
  • 上元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夜晚之一。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仪式活动,如燃灯放焰火、祭祀祖先等。上元节的庆祝活动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寄托了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