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林亭

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
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
萧疏桂影移茶具,狼籍蘋花上钓筒。
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褚家林亭》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诗歌。在探讨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其特点与价值。下面是关于《褚家林亭》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首句描述:《褚家林亭》的开篇“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描绘了一个宽广的园林中,旧宫与竹林、山岛、溪流相互映衬的景象。
  • 次句描写:“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这句诗通过描绘楼阁和太湖中的鱼儿、鸟儿,展现了园林的精致与和谐。
  • 结尾表达:“萧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蘋花上钓筒。”最后一句以秋天的桂花影子移动到茶具上,以及散落在浮萍上的野花上钓鱼竿结束,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哲理性。
  1. 诗歌鉴赏
  • 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不仅描述了园林的自然美,还通过对秋季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
  • 文人墨客的交流:在这首诗中,“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步虚去”这两句透露出一种与知己共享美好时光的意境,反映了作者追求高雅友情和精神享受的愿望。
  1. 文化内涵
  • 唐代文学特色:作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褚家林亭》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意象的构造与情感的传递。
  • 园林艺术的反映:诗中所描绘的景观,如广亭、竹岛、楼台等,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缩影,展示了当时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1. 历史背景
  • 作者生平:皮日休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学识著称,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创作时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唐朝中晚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褚家林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和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