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
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
萧疏桂影移茶具,狼籍蘋花上钓筒。
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
【注释】
(1)褚家:作者自号。林亭:指作者隐居的山中别墅,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
(2)旧娃宫: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后毁。
(3)竹岛:地名,在太湖洞庭山南侧。
(4)萝溪、茂苑、太湖、鱼鸟:都是泛指太湖附近的景物。
(5)萧疏:形容桂花稀疏。
(6)狼籍:凌乱的样子。蘋花:浮萍花,又称水草花,生长在水面上。
(7)争得:怎能够。
(8)披鹤氅:披着白色的鹿皮袍。鹤氅,古代的一种名贵裘衣。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秋天写的一首咏古怀人诗。诗中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岑参相知相爱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说的是诗人隐居的地方,有座大亭子,远远地对着旧时王孙的宫殿;周围有竹林、小岛、溪流等景物,曲折相通。诗人描绘了一片宁静优美的环境。
第三句“茂苑楼台低槛外”,说的是诗人居住的别墅楼阁,低矮的栏杆之外,有茂密的小苑,这是作者隐居之地的近景。
第四句“太湖鱼鸟彻池中”,写的则是远眺太湖之景,湖中的鱼儿和鸟儿游动穿梭。这一句既写出了太湖的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开阔。
接着四句写太湖周围的景物,诗人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萧疏桂影移茶具”写桂香四溢,把茶具的影子移到了桂花丛中;“狼藉苹花上钓筒”则描写垂钓的人在浮萍花丛中忙碌的景象。
第五六句“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争得”二字表明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而“披鹤氅”则是诗人想象中与友人一起畅游山水的场景,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两句“便披鹤氅对清风”,诗人用“披鹤氅”这一形象生动的动作,表达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