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

成道自衰周,避世穷炎汉。
荆杞虽云梗,烟霞尚容窜。
兹岑信灵异,吾怀惬流玩。
石涩古铁鉎,岚重轻埃漫。
松膏腻幽径,蘋沫著孤岸。
诸萝幄幕暗,众鸟陶匏乱。
岩罅地中心,海光天一半。
玄猿行列归,白云次第散。
蟾蜍生夕景,沆瀣馀清旦。
风日采幽什,墨客学灵翰。
嗟予慕斯文,一咏复三叹。
显晦虽不同,兹吟粗堪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五言长律。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性傲诞。咸通八年登进士第,后因伪署学士而被黄巢所害,有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九卷。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尤其是对道家思想的深刻领悟与表达。
  2. 诗歌原文:《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原文如下:“成道自衰周,避世穷炎汉。荆杞虽云梗,烟霞尚容窜。兹岑信灵异,吾怀惬流玩。石涩古铁鉮,岚重轻埃漫。松膏腻幽径,蘯沫著孤岸。诸萝幄幕暗,众鸟陶匏乱。岩罅地中心,海光天一半。玄猿行列归,白云次第散。蟾蜍生夕景,沆瀣余清旦。风日采幽什,墨客学灵翰。嗟予慕斯文,一咏复三叹。”
  3. 诗歌鉴赏:皮日休通过对虎丘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修行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描述,通过“松膏腻幽径”、“众鸟陶匏乱”等形象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对道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4. 文化意义:皮日休作为晚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作为他的一部分代表作,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揭示了晚唐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不仅是皮日休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研究唐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