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来早晚

卧疾来早晚,悬悬将十旬。
婢能寻本草,犬不吠医人。
酒瓮全生醭,歌筵半委尘。
风光还欲好,争向枕前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卧疾来早晚》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体现了作者对疾病缠身的无奈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其直白、质朴的文风著称于世,其诗作多关注民生疾苦,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白居易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秉持着忧国忧民的理念,他的诗歌创作也因此显得格外深沉与有力。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卧疾来早晚,悬悬将十旬。婢能寻本草,犬不吠医人。酒瓮全生醭,歌筵半委尘。风光还欲好,争向枕前春。
  • 译文:疾病困扰着我,时间仿佛停滞了,我躺在床上将近一个月。婢女能够找到治病的草药,而我的爱犬却不再像往常那样对我吠叫。酒瓮中的美酒已经变酸,歌声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不清。春天的景色依旧美丽,但我却无心欣赏,只希望能够早点康复。
  1. 作品赏析
  •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因疾病而长时间卧床的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古代社会医疗条件的限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脆弱性和无常性的感慨。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动人。白居易通过朴素无华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物欲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1. 写作背景
  •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复杂多变,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白居易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卧疾来早晚》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卧疾来早晚》不仅展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艺术才能,更揭示了他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后人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文人心态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