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闲坐兼呈侍中

池畔最平处,树阴新合时。
移床解衣带,坐任清风吹。
举棹鸟先觉,垂纶鱼未知。
前头何所有,一卷晋公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池畔闲坐,兼呈侍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作者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郑州新郑。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深受后人喜爱。
  • 创作时期:《池畔闲坐,兼呈侍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它应是白居易在晚年或退隐期间所作,这一时期的他更多关注于自然和生活的宁静之美。
  1. 诗词原文
    池畔最平处,树阴新合时。移床解衣带,坐任清风吹。举棹鸟先觉,垂纶鱼未知。前头何所有,一卷晋公诗。

  2. 作品鉴赏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池畔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池畔最平处”、”树阴新合时”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自然的美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清新脱俗的世外桃源。
  • 人物情感:通过”移床解衣带,坐任清风吹”等句子,可以看出诗人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舒适时,内心的平和与放松。这种心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
  • 哲理意味:结尾的”前头何所有?一卷晋公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通过对比池边的宁静与晋朝诗人的诗作,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到心灵的寄托。

兼呈侍中》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被后世传颂,更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影响了无数读者。白居易的这首作品,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