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颜处士墓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闇尘。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
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
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颜处士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挽词,表达了对已故友人颜仁郎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过颜处士墓》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脱颖而出,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感与价值观。以下是这首诗歌的介绍:

  1. 诗歌原文:《过颜处士墓》的原文如下: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2. 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颜仁郎生前的生活状态和他死后的凄凉环境,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其不幸离世的哀悼。诗中的“箪瓢”和“布被”等意象,不仅描绘了颜仁郎简朴的生活方式,更凸显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3. 写作背景:白居易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常反映出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个人情感。在《过颜处士墓》的创作背景中,可以推测这可能是白居易在其生活或政治生涯中,对一位有德行的朋友去世后的感怀之作。这种挽歌形式的诗作在当时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4. 艺术特色:《过颜处士墓》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朴素无华而又感情真挚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使得诗歌能够直达人心,让读者在感受到诗人情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颜仁郎的人生态度及其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颜仁郎生前生活环境的描述与死后墓地景象的描绘,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情感上的反差,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过颜处士墓》不仅是白居易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唐代社会风貌与文化传统的缩影,值得读者深入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