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贬信州判官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贬信州判官》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居易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
  1. 诗词原文
  • 原文:《送人贬信州判官》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砂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1. 诗歌内容
  • 描述背景:诗中提到的地方是古上饶,地势偏僻、环境荒凉。这里的土质贫瘠,道路遥远,给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这种背景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被贬官员的心境。
  • 表达情感:诗中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被贬官员的同情和不舍。白居易通过对偏远地区的描绘,间接表达了对那些被迫远离家乡、遭受贬谪的官员们的关心和理解。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作为同僚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溪畔毒砂藏水弩”和“城头枯树下山魈”,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还富有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 语言质朴:虽然诗中运用了许多精美的意象,但整体风格仍然保持朴素无华,这种质朴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1. 作品赏析
  • 情感深沉: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关怀。他对被贬官员的同情和对他们不幸遭遇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厚重感。
  • 哲理思考:除了情感之外,白居易还在这首诗中隐含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通过对偏远地区和被贬官员的描述,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地位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其卓越的诗歌思想深度。

白居易的《送人贬信州判官》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时代文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白居易作为文学巨匠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