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石榴花

一丛千朵压阑干,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乾。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山石榴花》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作是在白居易被贬官至江州期间所作,体现了他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感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题山石榴花》作为其众多诗歌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流传至今。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诗魔”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 白居易出生于名门望族,但一生坎坷。他在官场上的起伏不定,特别是被贬至江州的经历,使他对世态炎凉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作品背景
  • 《题山石榴花》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当时白居易因政治原因被贬官至江州。这段历史背景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沉的情感基调。
  • 白居易在被贬期间,心境复杂,他通过描绘石榴花开时的繁盛与凋零,隐喻了自己的人生遭遇和政治命运的变化。
  1. 艺术特色
  • 《题山石榴花》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将杜鹃花与其他花卉如蔷薇、荷花相比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深化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反思。
  •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世间繁华落尽的感伤和对人生孤独的无奈。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思想内容
  • 《题山石榴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佳作。通过诗中的物象,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 诗中的“山榴花”,即山石榴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白居易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1. 文学价值
  • 《题山石榴花》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魅力,也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情感的关注和追求。
  • 这首诗作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题山石榴花》作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杰出代表之作,不仅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