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厌听秋猿催下泪,喜闻春鸟劝提壶。
谁家红树先花发,何处青楼有酒酤。
进士粗豪寻静尽,拾遗风采近都无。
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思考。以下将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厌听秋猿催下泪:描述了诗人对于秋天猿猴悲鸣声的厌烦,这些声音如同催泪的雨滴般让他感到悲伤。
  • 喜闻春鸟劝提壶:春天的到来让诗人感到欣喜,尤其是听到春鸟的歌声,它像是在劝人饮酒以提神醒脑。
  • 谁家红树先花发:描绘了春天里,谁家红色的树木最先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何处青楼有酒酤:提到了哪里的青楼(妓院)有美酒可供人们购买,暗示着生活的繁华与诱惑。
  • 进士粗豪寻静尽,拾遗风采近都无: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那些追求名利如拾遗者已不见其风范,而诗人本人则更趋向于简朴的生活。
  • 欲期明日东邻醉,变作腾腾一俗夫:诗人希望在明晨能与邻家共醉,但又害怕自己会变成像其他人一样的俗人。
  1. 诗人简介
  • 字乐天:白居易的字,表明了他的文学身份和个性特点。
  • 晚年号香山居士: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即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超脱。
  • 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说明他的官职以及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是在唐朝元和年间所作,那时的白居易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晚期,但依然活跃在文学创作中。
  • 社会环境: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心态。
  1. 诗歌鉴赏
  • 语言风格:白居易的语言通俗易懂,平易通俗是其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也是他能够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原因。
  • 意境深远:虽然篇幅短小,但每一句诗都蕴含了深厚的意境和哲理,使人回味无穷。
  1.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通过“秋猿”与“春鸟”的对比,突出了四季更迭带来的情感变化。
  • 细节描写:通过对红树花开、青楼酒酤的具体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繁华。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白居易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后世评价:后人对其诗歌多有赞誉,认为其在语言和题材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的同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研究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 探讨白居易如何运用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 分析他的诗歌在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上的成就,可以更好地领会古典诗歌的魅力。

《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也映射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以及他们的诗歌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