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

向公心切向财疏,淮上休官洛下居。
三郡政能从独步,十年生计复何如。
使君滩上久分手,别驾渡头先得书。
且喜平安又相见,其馀外事尽空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向公心切向财疏,淮上休官洛下居。
    三郡政能从独步,十年生计复何如?
    使君滩上久分手,别驾渡头先得书。
    且喜平安又相见,其馀外事尽空虚。

  2. 诗歌解析

  • 主题表达: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与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回顾。白居易通过描述自己从淮南(今安徽一带)退休后移居洛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政治生涯的淡薄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情感寄托:白居易在诗中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他通过对“向公”一词的运用,暗示了自己曾经的仕途抱负和政治理想,以及对这种转变后的生活的重新审视。
  • 艺术手法:白居易在创作此诗时采用了直白而精炼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朴实无华的美感。此外,他还巧妙地利用了对比手法,如“三郡政能从独步”与“十年生计复何如”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他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1. 文化背景
  • 历史人物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平易近人的作品风格著称。他在官场上的沉浮经历,以及随后的退隐生活,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背景。
  • 文学地位:《欲到东洛,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不仅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得杨使君书,因以此报》不仅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也是理解唐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