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

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嚣尘。
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江州司马。晚年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传广泛,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
  1. 原文赏析
  • 文略也从牵吏役:描绘了文略(即李二十)被牵涉到吏役之中的情景,表达了他被迫卷入公务的无奈和辛酸。
  • 质夫何故恋嚣尘:反映了王十八(即质夫)对于世俗繁华的迷恋,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 始知解爱山中宿:“始知”二字揭示了一种顿悟或觉醒,表达了文略最终认识到只有远离喧嚣,才能真正享受自然的宁静和自由。
  • 千万人中无一人: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仙游寺的独特魅力,即使是在繁忙的人群中,这样的清幽之地也是难以寻找的珍品。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未详,但根据白居易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期间创作的。此时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这首诗可能是对自己处境的抒发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内心感慨的诗歌,更是白居易人生哲学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人格魅力及其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