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
自嫌恋著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
游仙游山
介绍
《游仙游山》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了解《游仙游山》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至关重要。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中期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游仙游山》创作于唐贞元十六年(790年)进士及第之后,当时白居易因上表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段经历使得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复杂,从而激发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也反映在了他的文学作品中。
深入分析《游仙游山》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服务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游仙游山》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人间纷扰的超然感慨,又有对山水自然的真挚赞美,充分体现了白居易“以文为心,以诗为形”的创作理念。
探讨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作为白居易诗歌的代表之一,《游仙游山》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研究唐代文人心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同时,这首诗也启发了无数后来的诗人和文人,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思考如何从《游仙游山》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通过阅读《游仙游山》,读者可以感受到白居易那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怀,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力量。这种精神上的慰藉,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游仙游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长河中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