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
未报皇恩归未得,惭君为寄北山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
未报皇恩归未得,惭君为寄北山文。
《酬王十八见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和对皇恩未报的歉意。
《酬王十八见寄》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时值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的第三年。诗中,白居易以“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开篇,描绘了秋天太白峰上飘洒的雪花以及晴朗天气下仙游洞外云雾缭绕的景象。这样的开头不仅设置了浓厚的秋意背景,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心中的孤寂与远行之意。
诗中“未报皇恩归未得,惭君为寄北山文”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未能报答皇帝恩情的深深愧疚。这里的“北山文”可能是作者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因政治原因而流放,无法为朝廷做出更多贡献,因此感到惭愧。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作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酬王十八见寄》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是研究唐代文学和白居易诗歌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