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 其六 · 亚枝花

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还似升平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六 · 亚枝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世又有“白家”之称。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并列,合称为“李杜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山邮花木似平阳,愁杀多情骢马郎。
    还似池畔坐,低头向水自看妆。

  2. 诗句解析

  • “山邮花木似平阳”:这句通过对比来突出山邮的美丽与宁静,用“平阳”的花木之美来形容山邮的景色,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美丽的自然风貌。
  • “愁杀多情骢马郎”:这里的“愁杀”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感,而“多情骢马郎”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己作为一匹多情的马匹,独自在山中邮亭徘徊,流露出一种深情而忧郁的气质。
  • “还似池畔坐”:诗人以池畔坐下的动作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思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的珍惜与留恋。
  • “低头向水自看妆”: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神态,他低头看向水面,似乎在欣赏水中倒映的自己,这既是一种自我欣赏,也可能是对自己容貌的担忧与自省。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六 · 亚枝花》不仅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唐代文学和诗人生活状态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