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郑处士

闻道移居村坞间,竹林多处独开关。
故来不是求他事,暂借南亭一望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郑处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追求“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理念,同时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以下是对《过郑处士》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被誉为“诗魔”及“诗王”。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贫困到显赫的转变,晚年因政治斗争被贬至江州司马。
  2. 诗歌原文:闻道移居村坞间,竹林多处独开关。故来不是求他事,暂借南亭一望山。
  3. 诗歌赏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怀。首句“闻道移居村坞间”,直接点明了诗人得知郑处士移居村间的情景。第二句“竹林多处独开关”,描绘了郑处士居所的环境,竹林环绕,独立门户,给人一种清幽脱俗的感觉。第三句“故来不是求他事”,反映了诗人并非出于其他目的而来,而是纯粹为了欣赏自然之美。最后一句“暂借南亭一望山”,则表达了诗人短暂的停留和对山景的欣赏之情。
  4. 文化影响: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在《过郑处士》中,他通过细腻的描述传达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些都体现了他作为“诗佛”的崇高地位。
  5. 历史背景:了解《过郑处士》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文化和社会价值至关重要。白居易在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期间,因上表要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段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官场的复杂和人心的险恶,这也反映在其后来的作品中。

《过郑处士》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本。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