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酒五绝变法

自惭到府来周岁,惠爱威棱一事无。
唯是改张官酒法,渐从浊水作醍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府酒五绝·变法》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其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改革的主张。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 诗作原文:《府酒五绝·变法》原文为:“自惭到府来周岁,惠爱威棱一事无。唯是改张官酒法,渐从浊水作醍醐。”译文为:“自从来到官府已经一年,受到恩惠和威严,一切都井然有序。只是改革了官酒的制法,让浑浊的水逐渐变为美味的醍醐。”。
  3. 诗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担任翰林学士或左赞善大夫期间,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4. 艺术风格:白居易的诗歌以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比官酒的制作过程,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形式主义的批评。
  5. 社会意义: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他通过诗歌提出了对官场风气的反思以及对改革的呼唤,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白居易的《府酒五绝·变法》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作者个人思想的杰作。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思考,展示了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