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阊门闲望》是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期的作品。白居易以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卓越的诗歌才华,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怀,更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的疾苦。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他是中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其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尤以讽喻现实、同情民生著称。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其诗风清新流畅,平易晓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被后人誉为“诗魔”。他的作品不仅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阊门闲望》这首诗是他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登上阊门,诗人得以饱览周围的风景,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更反映了他对当地繁荣景象的自豪以及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注。诗中描绘了阊门的雄伟,以及与之相邻的虎丘山佛寺、馆娃宫等历史遗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诗中通过对阊门四周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诗人观察到的不仅是城市的繁荣,更有背后的民生百态。例如,“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而“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则捕捉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

《登阊门闲望》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研究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此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

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是一首集自然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杰作。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还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风俗习惯的窗口,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