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裴相公

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
梦中如往日,同直金銮宫。
仿佛金紫色,分明冰玉容。
勤勤相眷意,亦与平生同。
既寤知是梦,悯然情未终。
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
自我学心法,万缘成一空。
今朝为君子,流涕一沾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裴相公》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共同开创了中唐文人的文学风格。他的诗歌以其通俗易懂、语言平易著称,被誉为“诗魔”和“诗王”。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 白居易的仕途颇为坎坷,他曾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主张不仅影响了后世,还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1. 诗歌内容
  • 在《梦裴相公》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梦境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生前情谊的追忆。诗中描述的是诗人梦中与已故的朋友裴相公重逢的场景,两人仿佛回到了过去,一起参与朝廷的事务。
  • 诗中提到裴相公的容貌如冰玉般分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记忆以及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诗人通过对这种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 尽管醒来后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梦,但诗人依然感到伤感和不舍,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的,只有心中的回忆和思念才是真实的。这种对虚幻梦境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1. 文化价值
  • 《梦裴相公》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诗,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承。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和记忆的重视,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比如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同时,它也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诗歌艺术的高度追求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梦裴相公》作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历史,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也能够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崇高敬意。《梦裴相公》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