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

野艇容三人,晚池流浼浼。
悠然依棹坐,水思如江海。
宿雨洗沙尘,晴风荡烟霭。
残阳上竹树,枝叶生光彩。
我本偶然来,景物如相待。
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
齿发虽已衰,性灵未云改。
逢诗遇杯酒,尚有心情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韩侍郎一同游览郑家池时的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在饮酒之际吟诗作乐的愉悦心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出生于河南新郑。他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余两位为李白和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涉及广泛的主题,从描写自然风光到抒发个人情感,再到反映社会现实,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他的诗歌以其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风格,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倡导诗歌要关注现实,反映人民生活,这种思想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

在分析《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时,不难发现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诗中“野艇容三人,晚池流浼浼”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的“悠然倚棹坐,水思如江海”,更是将读者引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之中。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活动,而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在与友人共游的同时,白居易通过吟诗作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

白居易的《同韩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