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旅雁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淮西有贼讨未平,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健儿饥饿射汝吃,拔汝翅翎为箭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放旅雁》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元和十年冬。此诗通过描绘九江冬日的严寒景象与旅雁的艰辛生活,反映了自然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 九江十年冬大雪,
  • 江水生冰树枝折。
  • 百鸟无食东西飞,
  • 中有旅雁声最饥。
  • 雪中啄草冰上宿,
  • 翅冷腾空飞动迟。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与地点:这首诗作是在元和十年冬天创作的。
  • 作者介绍:白居易,唐代文学家,以其精湛的文字功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白居易擅长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
  • 象征手法:诗中的“旅雁”象征着孤独与坚韧的生命态度,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也依然努力生存。
  1. 文化价值
  • 自然美的象征:《放旅雁》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寒冷与艰难,体现了自然的美,同时传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歌颂。
  • 情感共鸣: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思考和反思,能够引起广泛的读者群体的情感共鸣。

《放旅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一次学习机会,也是对现代人情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