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
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
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
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
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緤断。
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772年,卒于846年。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誉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不仅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还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备受后人尊崇。

  2. 作品原文:碧天忽已高,白日犹未短。玲珑晓楼阁,清脆秋丝管。张翰一杯酣,嵇康终日懒。尘中足忧累,云外多疏散。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逍遥二三子,永愿为闲伴。

  3. 诗词赏析:《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不仅描绘了一幅精美的自然景观图,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比“尘中”与“云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生活理想。此外,作品中提到的“病木斧斤遗,冥鸿羁绁断”等意象,透露出作者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和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4. 创作背景:据记载,此诗是在一次中秋之夜,与友人共同登临天宫阁时所作。当时的情景和心情被诗人细腻地捕捉并融入到诗中,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5.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此诗采用了典型的唐代诗歌风格,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鲜明。尤其是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玲珑晓楼阁”和“病木斧斤遗”,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所展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相得益彰,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朋友来说,深入研究和品味这首诗,无疑可以增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相关推荐